• 绿水青山鱼羊鲜

    绿水青山鱼羊鲜

    鱼羊鲜2023年被自治区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认定乌海地标美食。甘德尔山的“羊”和黄河的“鱼”在乌海相遇,诞生了“绿水青山乌海鲜”这道美食。黄河不同河段的鱼有着不同的风味,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羊,荒漠化草场的羊独特鲜美,一山一水,山水相恋,造就这款地域特色的美食。

  • 大漠烤全羊

    大漠烤全羊

    ​​烤全羊是款待贵客的最高礼仪,体现主人对宾客的尊重和重视,全羊从制作到享用均强调“完整”,寓意事业圆满、人生无缺。依据《乌海市烤全羊规范》制作的大漠烤全羊,充分运用乌兰布和沙、梭梭木、甘德尔山石、黄河泥等构筑烤炉,具有自身的地理标识性烤制环境,是“羊之跪乳”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张扬之地,是中国远古至今烧烤文化升华。

  • 朔漠流金·焗羊肝

    朔漠流金·焗羊肝

    ​精选草原羊肝,以传承百年的盐焗工艺慢火焗制,粗盐的纯粹咸香渗透每一丝肌理,去腥提鲜,激发出羊肝的醇厚本味。轻尝已觉甘腴绕,慢品方知醇厚藏,焗羊肝外皮微酥焦香,内里绵密柔嫩,入口即化脂香四溢!

  • 现烤牛腕骨

    现烤牛腕骨

    ​牛是耐力之王,牛腕骨更是耐力枢纽,中国传统食药观认为“吃啥补啥”,用内蒙古大草原的牛腕骨,文火慢烤,加之新疆的孜然,常以山西陈醋烹之,香气扑鼻,香脆可口。牛的耐力和牛腕骨的生理机能决定了这道美食的意义,高含量的胶原蛋白也是天然的化妆品和保健品。

  • 玛瑙羊排

    玛瑙羊排

    ​2021年评为乌海市“八方滋味在乌海”获奖美食。地球的火山运动不仅形成了乌海的二叠纪古植物遗存,也留下晶莹剔透的玛瑙,因形似“马脑”而得名,最终以“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理念,成为羊排伴侣。玛瑙石上镌刻的太阳神岩画,延续着“烤”这一古老烹饪的生命,蕴藏着辟邪护身的美好祝福,发挥着清热解毒、明目除障的功效。

  • 太阳神饼

    太阳神饼

    ​乌海桌子山岩画举世瞩目,是远古先民祈福、祭祀及生产生活的写照,其中太阳神岩画更是乌海岩画的代表,它象征着追求光明、感恩温暖的人类精神,与太阳神崇拜、炎帝崇拜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用黄河河套优质面粉与太阳神岩画模具制作的可口点心,既是对中华起源的致敬,也是对美味食物的礼赞,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答谢。

  • 钢城面点

    钢城面点

    ​钢城面点,始创于50年代末包头大工业发展时期,不仅见证了包头这座工业城市的历史,也成为那个年代包头人成长的记忆。钢城面点每日有60多个品种供应,真材实料,口味多样。酥软甜香,油而不腻的糖麻叶;酥脆化渣,奶香浓郁的蝴蝶酥;喧软爽口,甜咸有别的懒婆饼(背锅烙饼);层次分明,外酥里喧的油漩;酥脆爽口,咸香适中的一字饼;皮薄似纸,酥皮松脆的糖酥饼。1997年钢城面点的“小鸡酥”荣获中华名优小吃称号,是钢城面点最走心的点心。最特别的还有包头人心爱的面点小吃锅盔,皮儿多用胡油与面粉和好揉匀,馅心分甜、咸两种风味儿,包成小圆饼,有三四厘米厚,烤烙40分钟,外皮脆酥、内里松软。几代包头人忘不了钢城面点,不仅仅是喜欢它的味道,更是想找回来曾经的回忆。

  • 稀果羹

    稀果羹

    稀果羹,又称“稀果干儿”,是呼和浩特街头最地道的消暑秘方。烈日之下猛吸一口,酸甜沁凉的滋味瞬间穿透全身,燥热顿时烟消云散。

  • 驼肉馅饼

    驼肉馅饼

    蒙古馅饼是内蒙古各地蒙古族的主要面食之一。驼乡阿拉善驼肉蒙古馅饼自然成为其特色的主食名点。驼肉馅饼皮薄透明,金黄油亮,不膻不腻,面皮筋香,驼肉醇香,是最地道的驼乡美味,亦是阿拉善人最惦念的乡愁美食。

  • 红烧鹿肉

    红烧鹿肉

    呼伦贝尔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族源地,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自古就生活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当中,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狩猎文明。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原以狩猎为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带有浓郁的狩猎民族特色。饮食以兽肉为主,喜欢食用狍子、鹿、犴、野猪、熊肉,禁猎后养殖的鹿肉成为其特色的美食。鹿肉肉性温和,有补脾益气、温肾壮阳的功效,高蛋白、低脂肪,肉质细嫩、味道美、瘦肉多、结缔组织少,可制作红烧鹿肉、鹿肉干、炖鹿排、牙签鹿肉等多种菜肴。红烧鹿肉将鹿肉洗净,切块焯水。锅放入油烧热放入鹿肉炸制火红色捞出。另起锅入油下入葱姜、香料炒香放入炸好的鹿肉小火炖制熟烂,也可加入胡萝卜块一起红烧,颜色红润、肉质软嫩。红烧鹿肉美味源自于鹿肉炸制后再红烧炖煮后所释放出的醇厚咸香。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