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谱写外贸发展新篇章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2 10:02 

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乌海服务中心、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这些乌海内陆港相继成立,“乌”字号企业足不出市尽享物流、仓储、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乌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高效运行,外国客商“云集”乌海;“老三样”焕发新生机,“新三样”展现新优势……从“十三五”收官之年全年进出口总额5.9亿元,到“十四五”收官年仅用8个月就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1.8亿元,回顾五年来的奋进历程,乌海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向海图强 畅通开放大通道

汽笛声响,一列满载“乌海制造”出口产品的海铁联运班列从乌海西站启程,驶向天津港。一天后,天津港海铁联运中心便开始忙碌起来,接卸这批集装箱。不久之后,这些产品将扬帆出海,远销东南亚市场。

这样的场景,如今每天都在乌海与天津港之间上演。在一个个往返的集装箱背后,曾经的沿海出口门户,如今已近在乌海的“家门口”。

“五年前,从乌海发一个集装箱到天津港,得自己对接货代、海关、码头等多个环节,一直要盯到货物上船才能放心,全程耗时至少两周,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如今海铁联运不仅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更实现了成本与效率的‘双优化’。”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作为内陆城市,乌海想要联通全球,不仅需要飞机与火车,更需要能够乘风破浪的“航船”。

为解决物流瓶颈,2024年,我市商务部门深入重点外贸企业开展调研,了解到物流不畅和成本居高不下是阻碍外贸出口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市大胆提出“借港出海”战略,通过与天津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联合思多尔特、中远海运等国际物流龙头企业,共同构建了一条高效便捷的对外贸易通道。

随着天津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乌海服务中心、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这些乌海内陆港相继成立,海铁联运班列的开行,改变了以往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单一模式,大幅提升了跨境运输效率,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整体下降约30%,乌海真正将“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目前,宜化、君正、包钢万腾、内蒙古和利、东景生物等企业均已通过天津港开展进出口业务,年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元。

产业竞秀 培育外贸新动能

金秋时节,走进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流水线高速运转,一袋袋经检验合格的聚氯乙烯树脂正在封装出货。仓库外,装卸车与货运车高效对接,即将把产品运往港口,销往东南亚市场。

作为我市老牌化工外贸企业,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品能够持续热销海外,“创新”是关键驱动力。“十四五”期间,该公司陆续启动烧碱升级改造、聚合装置节能降碳等十几个技改项目,多次攻克国内外的“卡脖子”工艺难题,构建起“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快速响应机制。

“过去我们是接单生产,按指令出货。如今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自主品牌,直接对接终端客户。今年以来,国内外订单持续饱满,所有车间接近满负荷运转,生产排班率始终保持在100%。”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出口商检相关负责人李嘉龙尽管忙碌,却难掩喜悦。

在传统化工外贸业务持续向好的同时,我市以新能源、新材料、肥料为代表的“新三样”企业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在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的生产厂区内,各条生产线正全力运转,赶制出口订单。在标准化危化品仓储区,海关关员穿梭于货架之间,对即将出口的碳酸亚乙烯酯产品进行最后的核验。

作为一家2023年才涉足外贸的企业,永太化学迅速抓住国际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不仅实现新材料产品出口“零的突破”,也成为拉动我市外贸贸易增长的又一新引擎。

从传统化工产品畅销海外,到“新三样”异军突起,乌海外贸结构在“十四五”期间持续优化。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比重的不断提升,正成为推动乌海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亮点。

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添力 轻装上阵拓市场

在乌海市华东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埋头赶制一批即将发往海外的配重订单。一派繁忙的景象,是商务部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带来的新气象。

在内蒙古佳瑞米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公司报关员丘敏正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快速提交出口申报单。作为我市首家获得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证书(AEO)的企业,通关效率的提升让公司外贸业务如虎添翼。

“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如何稳住外贸基本盘、助力企业扬帆远航?我市的答案是:变“企业找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为“ld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找企业”。市商务局、乌海海关积极落实《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具体措施》,围绕外贸企业关注的焦点、堵点、痛点问题,从支持新业态发展、促进优进优出、助企降本增效、提升跨境贸易效能等方面充分考量,持续优化监管模式,铆足干劲,为企业加速出海提供坚实保障。

资金链是外贸企业的生命线。为了助力企业畅通融资渠道,市商务局持续深化政金企合作,依托“企业清单+需求清单+对接清单”三张清单机制,推动金融机构从过去的“等客上门”转变为如今的“主动敲门”。截至目前,已协调中信银行等机构为东源科技、佳瑞米等重点外贸企业提供了2.6亿元专项贷款,同时为广纳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外贸企业注入2.1亿元信贷支持,有力保障了订单的顺利执行和市场的持续开拓。



信息来源:乌海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轮播图预览:
您还未登录,请登录后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